经过近两年的筹建,5月8日,国内首家由保险公司投入的三级大型综合医院——阳光融和医院,在山东潍坊正式开业,险企在大健康领域的布局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健康保险市场热度的不短提升,险企在健康险领域动作不断,提出“大健康战略”、收购医院、建立健康管理公司、投资医疗管理机构等。险企对医疗健康领域表现出了极大地兴趣,纷纷加码投资、通过不同方式抢占市场。
对此,有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消费者对于个人健康领域的关注越来越高,未来健康险市场空间巨大。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涉足医疗将有利于险企做强“大健康”,同时打通医养保产业链条。
多家险企布局健康产业
据了解,阳光融合医院是经保监会批准,阳光保险集团与山东潍坊人民医院、潍坊医学院共同投资建立,投资金额约25亿元。
按照阳光保险集团提出的“保险+医疗”模式,阳光保险集团与政府联合研发与医疗紧密结合的健康保险专属产品,可在阳光融和医院使用。保险责任范围内,基本医保范围内自费部分可报销100%,医保范围外报销比例最高也可达100%。
需要注意的是,有心开拓健康领域的险企并非阳光保险一家。近几年,随着健康市场的扩大,医疗健康产业成为了险企的“兵家必争之地”。保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410.47亿元,同比增长51.87%。有关部门测算,到2020年健康险发展空间将达到6000亿元甚至更多。
同时,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相关数据显示,按照目前保险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以及保险业“新国十条”的目标,到2020年,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多个细分产业在内的健康服务业将发展成为总规模超过8万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5年9月,泰康人寿战略投资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拟以50亿元人民币总额获仙林鼓楼医院80%股权,并控股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1月11日,中国人寿(20.420, -0.05, -0.24%)官微透露,中国人寿与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国药集团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在山东省淄博市共同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同投资设立医院管理公司;2月28日,中国人寿旗下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医疗健康领域进行全面合作,协力探索“保险+医院”的创新合作模式,打通医疗服务、医疗保险和健康管理。
除了这些直接合作,险企还通过APP、自建健康管理机构网络等方式与医院建立合作。如国寿上线的“国寿大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与4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医院进行合作;新华保险(38.610, 0.06, 0.16%)的健康管理门诊部,覆盖在武汉、西安、青岛、烟台、等九地,业务范围也涵盖了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等。
利于改善医疗紧张局面
实际上,医疗资源紧张一直是我国医疗行业的难题之一。瑞士再保险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受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通胀等影响,中国的医疗保障缺口到2014年底将达到122亿美元;而到2020年,该缺口将达到730亿美元。
在这个供需不平衡的市场下,险企的加入有助于改善医疗紧张的局面。同时,配套推广相应的保险产品,还能吸引客户。尤其是在个人税有健康险产品推出以后,相应的附加医疗服务成为险企服务能力、争夺客户资源的一个主要标杆。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系教授庹国柱认为,从管理健康险业务的角度来讲,筹建医院在医疗费用成本控制,防止过度医疗等方面对保险公司有积极意义。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医院这个平台,积累足够的医疗数据,改善险企的保险精算。
阳光保险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过股权纽带,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帮助保险公司收集保险数据资料,利于保险公司获得被保险人的完整健康信息档案,优化产品定价;同时可以从病后报销,转而做到病前预防,更好的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无论对患者还是保险公司,这都是“保险+医疗”模式的最大益处。
泰康、国寿成立和控股医院,想必也是出于这种思路。不过,与险企对“保险+医疗”模式的推崇不同,业内人士对这种模式的盈利能力让存在担忧。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认为,保险公司与医院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但保险公司入股医院还需谨慎,因为医院的投资回报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