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很多人都知道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危害健康,所以在购买包装食品时有意识地查看营养标签,看到标注“0反式脂肪酸”才放心购买。可是,“0反式脂肪酸”真的就安全、健康了吗?
首先带大家复习一下关于脂肪酸的一些分类,看看反式脂肪酸到底是个啥……
食物中的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构成的甘油三酯,脂肪因其脂肪酸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特性和功能。我们常说的“饱和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反式脂肪(反式脂肪酸)”,就是按饱和程度以及空间结构分类后的定义。
饱和脂肪酸——来源:肉蛋奶、热带植物油,室温下呈固态的一般是饱和脂肪为主;
单不饱和脂肪酸——来源:植物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来源:深海鱼、坚果、植物油;
反式脂肪酸——来源:各种加工食品如甜点、奶油、冰淇淋、咖啡伴侣等。
反式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氢化过程中的空间结构变化的产物。大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在自然状态下为顺式脂肪酸,只有少数是反式脂肪酸。为什么要氢化呢?20世纪80年代,由于担心动物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植物油遇高温又不稳定,也无法长时间储存,所以就利用氢化的过程,将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双键与氢结合变成饱和键,随着饱和程度的增加,油由液态变为固态,用反式脂肪酸加工的食品,不仅风味外观改善,还延长了保质期。但是在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其中有一些未被饱和的不饱和脂肪酸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由顺式转化为反式,而反式的不饱和脂肪酸不具有必需脂肪酸的生物活性。
近年来关于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反式脂肪是真正的“坏脂肪”,可以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死亡率,还会产生损害儿童大脑发育、加速老年人大脑机能衰退、增加胰岛素抵抗引发或加重糖尿病等危害。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每人每天反式脂肪摄入应在2克以内,越少越好。而当反式脂肪含量低于0.3克/100克(或100毫升)时,在营养标签中是可以标注为“0反式脂肪”或“不含反式脂肪”的。这样一来,爱吃零食的人即使每天都吃很多种“0反式脂肪”的饼干、蛋糕、巧克力派、方便面、速溶咖啡等,实际上摄入的反式脂肪也很可能会超过2克了。
另外,在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中,反式脂肪还会“化名”为“植物奶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部分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起酥油”、“植脂末”、“奶精”等,大家要提高警惕注意识别。
大多数食物都含有不止一种的脂肪,我们每天通过食物多样就可以获得多种脂肪的健康益处,需要注意的是少吃饱和脂肪(饱和脂肪不太健康,会增加人体胆固醇和脂肪含量,吃多了会让我们变胖还会危害心血管健康,因此肉类适量吃,尤其注意动物内脏和肥肉),适当吃不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酸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好处,还对神经系统发育很重要),尽量避免反式脂肪。